• 欢迎访问湖南自考本站为考生提供湖南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湖南教育考试院jyt.hunan.gov.cn为准。
    下载APP
    城市:
    自考查询:

    湖南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6-29 15:27:01   来源:湖南自考网    点击:
      以下是湖南自考十月份压题资料,如若有问题,【点击了解】,也可以加入【考生微信群】咨询群内老师。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

      现代管理学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单选】

      2.管理:在社会生活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财力、物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过程。【单选】【判断说明题】

      3.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的特点:【多选】【简答】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部落联盟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即联盟议事会,这是最高权力机关。【单选】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4.前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特点:【多选】【简答】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史前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分不明显,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后的管理中,形成了稳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单选】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出现了成文的管理法规,这是国家管理与史前管理相比较的又一特点。代表: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单选】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5.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点:【多选】【简答】

      (1)科学管理出现

      (2)实行分权管理

      (3)崇尚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单选】

      6.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多选】【简答】

      (1) 系统化管理

      (2) 民主化管理

      (3) 科学化管理

      (4) 法治化管理

      (5) 以人为本,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人本思想的依据:①人是管理的主体。②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管理要素。

      ③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成败的关键。

      (6) 追求效率

      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单选】【多选】【判断说明】

      (1) 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 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

      (5) 管理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8.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区别:【单选】

      【多选】【判断说明】【简答】【论述】

      (1) 管理宗旨

      ①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以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为宗旨;

      ②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

      (2) 管理主体

      ①公共管理主体广泛,包括政府(核心地位)和非政府公共组织

      ②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单选】

      (3) 管理依据

      ①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②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4) 管理对象

      ①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

      ②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

      (5) 管理过程

      ①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比如依法行政、民主权利行使、加强监督、阳光政府、回应性政府等。

      ②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比如“商业机密”、“技术安全”等。

      9.管理学: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单选】

      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单选】【多选】(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11.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单选】【多选】【判断说明】【简答】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应用性表现

      ①管理学知识源于人们的管理实践。

      ②管理学知识必经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价值。

      ③管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归根到底要接受实践的检验。(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①与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称生产力属性。

      ②与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马克思——“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

      12.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单选】【多选】【简答】(1)(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标志着管理科学在当代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实用性

      13.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①戴维斯: 计划、组织、控制

      ②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③孔茨和奥唐奈:计划、组织、用人、领导、控制

      ④古立克: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七职能论”

      (3) 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14.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单选】

      (1)基本前提: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2)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

      (3)重要条件: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

      (4)保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15.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方法【单选】

      (1)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定量分析法: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的数量关系,

      通过数量来研究和分析其规律的方法。

      (3)历史研究法: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进行的概括总结。

      (4)案例研究法:对现实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

      16.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 管理思想的萌芽: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内容有: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原始的组织组织思想。

      (2) 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行政管理思想

      ①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②古代埃及-设立宰相职务——把神权和世俗权利区分开;

      ③古代印度-《政事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

      生产管理思想:色诺芬对于劳动分工管理思想的论述与后来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某些思想十分接近。

      教会管理思想

      17.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 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

      《资本论》10 个男人劳动分工合作每天能制针 48000 多枚。【单选】

      (2)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博尔顿:发展了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等等。

      厄威克和布雷奇——成本核算制度【单选】

      (3) 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人际关系 之父。【单选】

      (4) 查尔斯.巴贝奇: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单选】

      (5) 安德鲁.尤尔:以管理教育的先驱而著称,强调三项原则,即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单选】

      (6) 丹尼尔.麦卡勒姆: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严密的组织措施。绘制出组织图

      以表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报告控制关系,这是最早的组织图。【单选】

      (7) 亨利.普尔:主张建立一种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是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单选】

      18.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开始的。

      19.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20.科学管理理论【单选】

      泰勒,1911 年发表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在思想史上,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内容:【单选】【简答】

      (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 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泰勒建议实行新的工资制度,即差别计件工资制。

      (5) 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 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与监督权。提出例外原则,是泰勒的又一重太贡献,其目的是解决总经理的职责权限问题。

      (7) 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单选】【多选】【简答】

      (1) 泰勒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2) 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

      (3) 泰勒制解决了基层管理、车间管理中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与管理的问题。

      21.一般管理理论【单选】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代表作是 1916 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主要内容:【单选】【多选】【简答】

      (1) 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2) 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 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4) 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

      法约尔的贡献:【简答】【多选】

      (1)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2) 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3) 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与泰勒的实证归纳方法不同,法约尔对管理问题的研究是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

      法约尔理论的不足之处:【判断解释题】【简答】

      但由于过于追求管理理论的一般性,因而忽视了对具体管理过程的分析,忽视了技术层面的研究。以致缺乏可操作性,这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

      22.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为人际关系论。【单选】

      23.早期行为科学理论【单选】代表人物:梅奥

      24.1927 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单选】【多选】【简答】

      三个阶段:

      (1) 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2) 大规模的访问交谈

      (3) 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阐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

      (1) 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 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3)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5.与古典管理理论比较,主要的变化 【简答】【案例分析】

      (1) 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

      (2) 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

      (3)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

      (4) 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26.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1) 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

      (2) 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3) 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2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诞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单选】

      (1) 系统论: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门学科。

      (奥地利-贝塔.朗菲);

      (2) 控制论: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生物学、数理逻辑等多种学科的技术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美国-诺伯特.维纳于 1948 年出版的《控制论》,创立了控制论);

      (3) 信息论: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美国-申农于 1948 年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源、信宿、信道和编码等通信方面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通信系统的模型,标志着信息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

      28.孔茨归纳的管理理论的丛林【单选】【判断说明题】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在 1961 年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归纳各种学派理论上的差异。

      (1) 管理过程学派

      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

      (2) 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被称为经验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

      (3) 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巴纳德,主要观点集中在他所著的《经理的职能》,巴纳德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4) 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他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提出了决策的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了最优化标准。

      (5) 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6) 权变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伍德沃德和菲德勒

      29.Z 理论(威廉·大内)【单选】【多选】【判断说明题】【简答】

      1981 年,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Z 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一书中提出了 Z 理论。

      (1)Z 理论的前提问题: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更高的效率。

      (2)A 型:典型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

      特点:①短期雇佣制;②迅速的评价与晋升;③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④ 明确、形式化的控制方式;⑤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⑥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局部关系。

      (3)J 型: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

      特点:①终身雇佣制;②缓慢的评价与晋升;③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④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⑤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⑥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

      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

      (4)Z 型:美日基础上的企业管理模式

      特点:①长期雇佣;②缓慢的评价与晋升;③拓宽职业发展途径;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⑤集体决策;⑥建立整体关系。

      30.企业再造理论(哈默和钱皮) 企业再造的特点:

      (1) 企业再造的目标: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

      (2) 企业再造的任务: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

      (3) 企业再造的动力:市场或顾客需求

      (4) 企业再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

      (5) 企业再造的对象:企业过程

      31.竞争战略理论(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内容

      (1) 假设条件:企业拥有类似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

      (2) 竞争力的分析模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方、供应方、现有竞争者。

      (3) 企业的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波特提出)32.蓝海战略理论(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全美畅销书”“全球畅销书”)【单选】【案例说明】【简答】【案例分析】

      (1) 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利润前景黯淡,是传统的竞争战略 ,是零和博弈的战略;

      (2) 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积极主动超越竞争实现多赢的战略。

      (3) 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 ;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寓执行于战略。

      (4)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之间的区别:

      ①红海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而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

      ②红海市场的利润前景暗淡,而蓝海市场的利润前景光明

      ③红海市场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是零和博弈,而蓝海市场没有或基本

      没有竞争,是开辟新消费领域,摆脱竞争,竞争实现多赢的战略

      ④红海市场上,公司是被动地适应客户和社会,而在蓝海市场上,公司是主动引领客户和社会。

      3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1) 诸侯征战

      (2) 政治混乱

      (3) 经济体制变革

      (4) 教育发达

      34.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

    诸子百家 代表人物 思想主旨
    儒家 孔子、孟子 通过教育将人内在的修养外化为积极的事功
    道家 老子、庄子 注重积聚自身的力量,最终实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通过“无为”以实现“无不为
    法家 韩非子 奖励耕战,厉行法治,富国强兵,注重积极地治理社会,大胆追求功利,促进社会的变革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为手段,追求稳定社会、发展圣战、长治久安的目标。

      35.积极正确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 抵制民族虚无论和全盘西化论

      (2) 防止站在极左立场上,完全排斥西方文化,同时也排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其著作《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论语》是其弟子们辑录其言行的书。

      37.孟子:著作《孟子》七篇,被后世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38.儒家的管理思想

      (1) 中庸思想:就是要把握事物的“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孔子把事物的发展状态归纳为三种状态:不足、中正、过度,只有中正、适度才是理想的状态。

      (2) 人性善论:儒家思想以人性善为依据,人性善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前提。

      (3) 德治思想:依据道德治理国家,要求管理者加强个人修养,以身作则,实行仁政。

      (4) 民本思想:治国以民为本,富国要以富民为本,政治教化必须以发展物质生产为基础,必须以人民的生活富裕为前提。

      (5) 义利统一思想:用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39.较为系统的法家思想始于战国时期的李悝(kuī)、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子等是法家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40.商鞅的管理思想:《商君书》记述了商鞅变法的种种业绩及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政治路线和政策。“法治”是商鞅管理思想的核心,主张确立法律管理理念在国家管理结构中的突出地位,认为推行法治的关键在于“权”, 权力必须由君主“独制”。

      41.慎到的管理思想:主张统治者在“尚法”的同时,应注重“势”,被认为是“势治”派。主张借君主的权利和地位推行法治。认识到国君的权势也应受到一定的制约。

      42.申不害的管理思想:主张法治,注重“法术”。法律是很重要的,同时法律对树立君主权威、维护国君的尊严也至关重要,所以英明的国君都重视法令。君主要善于暗中驾驭臣子的权术。

      43.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1) 人性恶论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 法道万能:坚持治国必须严刑峻法

      (3) 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

      44.老子:李耳,楚国人。老子的管理思想集中在《道德经》中。

      45.道家的管理思想:

      (1) 道的理念: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指人类生活的准则,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本源,是万事万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也是治理国家的规律和准则。一方面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管理必须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并自觉遵守客观规律。

      (2) 人性理念: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有欲、有私、贪恋物,常常不能低于外在的刺激,人类社会的锚段 与争斗概源于此。人类社会应重新恢复“道”,废除仁义、孝慈、礼法等人为干扰,净化人类本性,达到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的境界,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

      (3) 无为而治

      (4)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刚与柔;阴与阳;福与祸;质与量。

      (5) “少私寡欲”的行为准则

      46.墨子:墨翟。墨家经典《墨子》是墨家门徒对墨子言论的记录。“显学”即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学派

      47.墨家的管理思想:

      (1) 兼爱思想

      (2) 尚贤思想:尚贤任能,为政之本;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3) 尚同思想

      (4) 节用思想

      48.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49.决策的类型

      (1) 按照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

      ①战略决策,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

      ②战术决策,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2) 按照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

      ①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有规范化的固定程序,重复使用。

      ②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决策过程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方法,解决非重复出现的问题。

      (3) 按照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

      ①平时决策,稳定时期,针对管理问题所作出的决策,一般属于常规决策或程序化决策。

      ②危机决策,危机时期,针对组织的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时,一般属于非常规决策或非程序化决策。

      危机决策应具备三个主要要素:

      a 决策问题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决策者需当机立断。b 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有限

      c 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结果难以预料。

      (4) 按照决策所要解决问题不同

      ①初始决策,决策者对于从事某种活动方案的初次选择。

      ②追踪决策,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和方式所作出的重大调整。(组织中的大部分决策都属于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的特点: a. 回溯分析

      b. 非零起点

      c. 双重优化

      (5) 按照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

      ①确定型决策,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确定下,决策者可以准确地把握决策目标, 了解每种决策结果。

      ②非确定型决策,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

      ③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判断未来出现的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50.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1) 联系:

      ①预测服务于决策;

      ②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2) 区别:

      ①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②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

      ③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51.决策理论学派

      (1) 代表人物:

      ①西蒙,著有《管理行为》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

      ②马奇,著有《组织》和《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

      (2) 决策理论学派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提出的“决策”概念)发展而来的。

      (3)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①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②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③阐述了决策过程;

      ④提出了决策的准则(满意准则);

      ⑤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根据决策所给定条件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⑥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52.理性决策理论

      主要内容:

      (1) 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 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

      (3) 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

      (4) 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53.渐进决策理论

      (1) 渐进决策理论是由美国的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2) 渐进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②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

      ③决策必须控制风险。

      54.渐进决策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1)合理性

      ①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不间断的过程。

      ②决策方法上,强调质量变的规律

      ③注重决策者决策能力有限性与客观事物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局限性:束缚人们的思想,只适用于稳定环境下

      55.集团决策理论

      (1) 集团决策理论是由美国的杜鲁门和莱瑟姆提出的。

      (2) 集团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②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③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56.精英决策理论

      (1) 精英决策理论又称杰出人物决策理论,最早可追溯到法国的圣西门。

      (2) 精英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②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

      ③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④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

      ⑤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

      ⑥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受公众的直接影响

      57.现代决策体制按其功能区分,可分为决策中枢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和决策信息系统

      58.(1)决策中枢系统在决策体制中处于统率和支配地位,享有最高决策权,并承担公共决策的主要责任。

      (2)主要任务有:

      ①确认决策问题;

      ②明确决策目标;

      ③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

      ④选择决策方案

      59.(1)决策咨询系统也称为公共决策的“思想库”或“智囊团”。

      (2)主要任务有:

      ①发现决策问题;

      ②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

      ③提供决策预测研究。

      60.(1)决策信息系统是决策中枢系统的神经系统。

      (2)主要任务有:

      ①收集信息;广泛、延续性、预测性

      ②加工信息;及时和准确

      ③传递信息;纵向传递、横向传递、综合传递,三者构成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61.现代决策过程一般分以下步骤:

      (1) 发现问题: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2) 确立目标:决策目标要有针对性、明确性、时效性、可行性、规范性。

      (3) 拟订方案:提供多种备择方案、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

      (4) 选择方案。选优标准、选优是一个相对概念、选优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果断决策才能。

      62.决策规则指得就是决策者在决策方案时所遵循的决策程序和方法。

      (1) 全体一致规则

      (2) 多数裁定规则

      63.全体一致规则

      ①含义:全体一致规则也称为“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决策者都对决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没有一票反对,决策方案才能被通过。

      ②特征:

      a. 决策成员在形式上享有平等的决策权;

      b. 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c. 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

      64.多数裁定规则

      (1) 含义:指在决策过程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决策方案作为最终择定的决策方案的规则。

      (2) 形式:

      ①简单多数规则:(最广泛、程序最简单、最易被接受)也称“相对多数规则”,指选择决策方案时,以得票最多的决策方案为最终择定的决策方案,而不要求该方案的得票数过半数。

      缺陷:得票多者只能代表小多数人的意愿

      ②绝对多数规则:也称“过半数规则”或“比例多数制”,指选择决策方案时, 要求决策方案的得票数必须超过半数才能作为最终择定的决策方案。

      缺陷:多数剥削少数;出现“周期多数”或“投票悖论”的现象

      65.头脑风暴法

      (1) 含义

      头脑风暴法,即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采用开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聚集到一起, 依靠专家的创造性思维,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

      (2) 实施头脑风暴法的步骤

      ①明确议题(最初阶段);

      ②确定人选(8-12 人);

      ③“热身”阶段;

      ④介绍问题;

      ⑤专家提出方案(最中心的环节);

      ⑥会后设想处理

      (3) 实施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①“庭外判决”原则;②自由畅想原则;③追求数量原则;④取长补短和改进原则

      66.德尔菲法

      (1) 含义:德尔菲法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创和使用的一种决策方法。指采用函询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专家在提出意见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几轮匿名反馈过程之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

      (2) 德尔菲的特征:

      ①匿名性;②多次信息反馈;③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3) 德尔菲法的应用程序:

      ①设计函询调查表;

      ②组成专家小组(20-50 人);

      ③进行函询调查;

      ④分析统计结果。

      67.方案前提分析法

      (1)含义: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以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

      (2)方案前提分析法的步骤:

      ①分析方案,找出各种方案的前提假设;

      ②在找出各种方案的前提假设之后,将前提假设提交会议全体参与人员讨论;

      ③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决策中心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综合,作出比较科学的选择。

      (3)方案前提分析法的特点:迂回探索

      68.决策树法

      (1) 含义:决策树法是用树形图的形式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最优方案的风险型决策方法。

      (2)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

      ①决策节点:正方形符号表示

      ②方案枝

      ③状态节点:圆形符号表示

      ④概率枝

      ⑤结果点:三角形符号表示

      (3) 决策树的绘制过程:

      ①绘出决策节点

      ②按照不同方案从决策节点绘制出若干直线,即方案枝

      ③在各方案分枝末绘出状态节点

      ④由各个状态节点绘出若干概率枝,每一概率枝引出一种自然状态

      ⑤在概率枝末梢绘出结果点。

      (4) 运用决策树的步骤:

      ①把待定的问题以决策树的形式绘出图形

      ②标注每一状态节点分枝出现的概率值

      ③进行必要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写在决策树的树梢上

      ④进行不同的方案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5) 决策树的评价:

      ①管理人员和决策分析人员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

      ②这种方法给决策者更全面和直观的信息

      ③决策树适用于风险型决策,不能运用数量和概率统计的决策问题不适用于这种

      ④决策树所需的概率很多都是靠经验估计的,具有很强主观性。

      69.组织:一是作为名词,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 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

      二是作为动词,也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

      70.组织的构成要素:

      (1) 目标;组织的第一要素,决定了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向。

      (2) 人员;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

      (3) 物财;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要素。

      (4) 信息;

      (5) 机构;组织机构的实体,是组织目标的载体。

      (6) 职位;职位以工作为中心。

      (7) 权责;

      (8) 程序;

      (9) 规制;是否拥有明确的规定,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重大区别之一。规制是否健全完善是考察一个组织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71.组织机构的类型(按照企业内部各种机构在管理分工体系中的职能)

      (1) 业务管理机构,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例如,供应科、生产车间、分厂、仓库、销售科等

      (2) 职能管理机构,指那些具有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业务活动功能,例如, 财务科、计划科、物价科、公共关系部、企业管理部

      (3) 行政事务管理机构,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与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也没有直接联系而进行日常行政事务管理的机构,如秘书科、办公室、保卫科、总务科、行政科等。

      7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依据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 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2)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巴纳德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组织” 概念。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 协助工作;

      (2) 分担领导;

      (3) 增加稳定;

      (4) 发泄感情;

      (5) 制约领导。

      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 保守倾向;

      (2) 角色冲突;

      (3) 滋生谣言;

      (4) 不良压力。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1) 一分为二;

      (2) 无害支持;

      (3) 目标结合;

      (4) 为我所用。

      72.组织理论概述

      西方组织理论演变的四个阶段:

      (1) 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包括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组织理论, 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2)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也称新古典组织理论,包括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3) 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理论,以劳伦斯、伍德沃德为代表的系统权变组织理论。

      (4) 创新发展阶段

      德鲁克强调组织应以绩效管理为中心,哈默提出企业再造理论,圣吉创立了学习型组织理论

      73.科层组织理论

      科层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韦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科层组织理论的贡献

      (1) 组织权威的类型:

      ①传统权威,是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②超凡权威,是以领导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征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③合理—合法权威,是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与其它权威的根本区别在于,合理—合法权威是法治社会的特质,其余权威体现的是人治社会的特质。

      (2) 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①法定权力为基础

      ②严格的等级制度

      ③职业化原则

      ④专业化原则

      ⑤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除了某些按规定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之外,其他人员均应委任产生。

      ⑥照章办事原则

      ⑦公私分明原则

      74.组织平衡理论

      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是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 组织平衡理论的贡献:

      (1)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 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

      (3) 权威接受理论

      传统观念认为,权威是建立在等级系列或组织地位基础上;

      巴纳德认为权威的存在,必须以下级的接受为前提,而下级对权威的接受是有条件的。

      (4) 管理人员的职能

      ①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系统。

      ②促使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努力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③规定组织的目标,确定目标的具体步骤75.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林纳。

      (1) 创业阶段:成长经由创造力,后期陷入“领导危机”。

      (2) 聚合阶段:成长经由命令,后期陷入“自主性危机”。

      (3) 规范化阶段:成长经由授权,后期陷入“失控危机”。

      (4) 成熟阶段:成长经由集权,后期陷入“官僚主义危机”或“硬化危机”

      (5) 再发展或衰退阶段:成长经由改革

      76.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圣吉,他在《第五顼修炼》中首次系统地提

      出了全新 的“学习型组织”概念。

      (1)第一项修炼是实现自我超越;(张力)

      (2)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基础)

      (3)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张力)

      (4)第四项修炼是加强团队学习;(基础)

      (5)第五项修炼是进行系统思考;(核心)

      77.组织结构层级化

      (1) 管理层次的设置是实施有效管理所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说管理层次越多越好。

      (2) 管理层次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例关系,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3)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的组织称为“高耸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的组织称为“扁平组织结构”。

      78.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 下属工作地点、场所分散程度;

      (2) 下属工作相似、复杂程度、变动性;

      (3) 业务活动的复杂性、标准化程度,绩效考核的难易程度;

      (4) 通信与监控手段的有效性;

      (5) 下属人员的德、智等基本素质79.组织扁平化发展趋势的原因

      (1) 许多企业希望改变管理层次过密、管理人员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的状况。

      (2) 技术进步使部分管理人员和白领职员成为企业的多余人员。

      (3) 竞争日趋激烈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为提高决策和翻印速度,迫使企业不得不精简管理层次。

      (4) 希望通过精简中间管理层次来让处于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职员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80.管理组织部门划分的原则:

      (1) 合理确定专业分类,专业划分以粗细适中为宜。

      (2) 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权限范围,防止权责不清或者权力交叉。

      (3) 明确各部门的隶属关系

      (4) 通过简政放权和职能社会化,尽量减少部门设置。

      (5) 适应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组织的横向部门体系81.组织结构模式

      (1) 直线制

      ①含义:由最高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同直线。 产生最早,也是最为简单的组织机构模式。

      ②优点:机构简单、权力集中、命令统一、决策迅速、指挥灵便、职责明确、效率高。

      ③缺点:主管人员容易陷入繁琐的日常行政事务,影响其思考组织发展等问题。

      ④适用:规模较小、生产技术与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产品单一的企业或组织。

      (2) 职能制

      ①含义:“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首创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设若干职能机构。

      ②优点:管理专业化,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减轻领导者的负担。

      ③缺点: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使下级业务机构无所适从,破坏了统一领导原则。

      ④适用:弊大于利,并未得到推广应用。

      (3) 直线职能制

      ①含义:行政主管对下级管理机构和职能机构均实行直线式的垂直领导,职能机构是本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和助手,下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就业务活动直接向上级主管负责。

      ②优点:一方面具有直线制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的优越性,避免了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职能制管理专业化的优点,既充分发挥了职能管理机构的参谋作用,又弥补了最高管理人员在职能管理领域知识、能力和经验

      的不足。

      ③缺点: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防止争功诿过、踢皮球现象的发生。

      ④适用:我国大中型工商企业组织。

      (4) 事业部制

      ①含义: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事业部,实行企业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管理方式。

      ②优点:

      a.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b.有利于增强事业部领导的责任心,发挥其积极性;

      c.有利于促使各事业部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d.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干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③缺点:

      a. 职能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多,管理费用大;

      b. 各事业部之间协调困难,易出现本位主义,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④适用: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5)矩阵制

      ①含义:将管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职能管理机构,二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由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联合组成的专门任务小组。

      ②优点:

      a.集思广益,迅速完成某项任务,既提高灵活性,又加强整体性; b.避免各部门的重复劳动,又减少了成本支出;

      c.使主管摆脱日常事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全局性问题; d.专业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③缺点:

      a.两个管理系统的指令不一致时,下属人员无所适从; b.实行双重领导会产生职能不清的问题;

      c.任务小组不固定,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和不安全感,对工作有不良影响。

      ④适用:创新任务较多,生产经营复杂多变或以科技开发为主的企业。(6)多维制

      ①含义:把管理机构分为三大类,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它是产品利润中心; 二是按职能划分的职能参谋机构,它是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它是地区利润中心。

      ②适用:跨国公司或规模巨大的企业。

      ③多维制下,事业部经理不能单独做出决定,而是由产品事业部经理、专业参谋部门和地区部门的经理三方共同组成的产品事业委员会,对各类产品的产销进行决策。

      82.人资资源的概念:广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的人力资源。狭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具特殊性质的资源。83.人力资源的特点:

      ①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能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③人力资源的时代性;

      ④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

      ⑤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即人首先是物质财富的有条件的创造者;无条件的消费者;人力资源的生产性大于其消费性。

      84.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19 世纪 20 年代,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标志人事理论的形成。

      (2)20 世纪 50 年代,人事管理领域得以扩展,内容增加,出现了劳资关系专家。

      85.由传统人事管理转变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生产力发展;②环境变迁③市场竞争④人际关系运动⑤行为科学理论。

      【注意】人际关系运动是由传统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或转折。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有:

      1)对人的认识不同

      (1) 传统人事管理视人和机器、工具一样,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

      (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视人为管理系统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确立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

      A.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 B.人力资本理念 C.人才商品化理念

      2)管理原则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管理过程关注事而忽视人(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

      3)管理方法不同

      (1) 传统人事管理方法简单、僵化,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是“家长式”的管理方法

      (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采用主动开发性、有预见性、更具灵活和应变特点、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4)管理内容不同

      (1) 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5)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1) 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活动视为非生产、非效益性活动,不重视对人事管理规律的研究和人事管理方法的改进,故人事部门在组织系统中的地位较低。

      (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系统中地位突出。

      86.人员分类管理

      (1) 品位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品味分类下职位人员既有官阶即品位,又有职位。

      (2) 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3) 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比较

      ①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

      以人员的资格条件为分类依据,以品位的高低确定待遇,强调的是人的资格条件(受教育程度、功绩等)

      以人为中心,有利于选拔“通才”

      ②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

      以人员的工作职位为分类依据,以权力大小、责任轻重、工作难易程度确定待遇, 强调的是职位工作与职位要求

      以事为中心,有利于选拔专门人才

      87.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

      (1) 全面调查: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所处的组织内外部环境是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关键。

      (2) 科学预测:预测阶段是人力资源的技术阶段包括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

      (3) 整体规划: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宏观)人力资源业务计划(微观)

      (4) 动态应用:及时反馈能够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88.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 人力资源补充计划:是指基于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组织所需要补充的人力资源的类别、数量、质量及补充来源(组织内部或外部)等做出预先的安排。

      (2) 人力资源调配计划:一是水平流动,在同一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实现流动, 通常表现为轮岗或换岗;二是垂直流动,即在不同职务层级之间实现流动,通常表现为晋升或者降职

      (3) 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是指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进行事先设计和安排,以期通过人力资源开发获得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员的计划。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为培训

      (4) 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是指组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所做的计划安排

      89.员工招聘

      员工招聘基本途径:一是内部提升;二是外部招聘。(1)内部提升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①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

      ②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③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

      ④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⑤手续简便,成本低。局限性:

      ①造成“近亲繁殖”现象;

      ②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

      ③人员选择的有限性。

      (2)外部选聘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①外部招聘可以发挥“外来优势”。所谓“外来优势”,是指没有 “历史包袱” 。

      ②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

      ③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④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局限性:

      ①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慢;

      ②外部招聘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

      ③组织成员失去了晋升机会,影响士气。90.人员甄选

      (1) 简历筛选:

      (2) 笔试:

      (3) 面试:(最常用)

      (4) 测评:

      (5) 工作样本技术:选取工作中关键环节,实地操作

      (6) 评价中心技术:

      (7) 体检:最后环节

      91.绩效考核的方法

      (1)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关键行为定量化形成的指标

      (2) 评分法:绩效考核中常用的方法

      ①我国公共管理人员人事考评的内容有哪些?德、能、勤、绩、廉

      ②企业单位人事考评的内容有哪些?(1)劳动态度;(2)业务水平;(3)贡献大小。

      (3) 目标管理法(MBO):彼得.德鲁克提出

      (4) 排列法:排序法,根据工作情况对员工表现优劣进行排列

      (5) 相对比较法:一个员工绩效与一个或多个员工绩效比较

      (6)360 度评价法:全方位全视角考核法,通过上级主管、同事、下属和顾客对员工进行全维度考核

      (7)平衡计分卡:将考核划分为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92.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

      (1) 考核准备阶段:制定考核计划、确定考核主体、培训考核主体和公布考核信息四部分

      (2) 衡量绩效阶段

      (3) 绩效反馈面谈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

      (4) 制定绩效改进计划阶段

      93.绩效考核中常见的偏差

      (1) 主观好恶偏差。包括价值取向和感情取向好恶偏差两类 。

      (2) 晕轮效应偏差。指人事考评中,因考评对象的某一特征、品质或行为表现异常鲜明、突出,从而淡化以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考评结果不客观。

      (3) 近因效应偏差。是由时间和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误差,即考评者主要依据考评对象的近期表现对其做出评价。

      (4) 刻板印象偏差。是考评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主观认识影响考评结果而形成的误差。

      (5) 暗示效应偏差。指考评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他人,特别是领导者、技术或学术权威的暗示而对考评对象做出不正确、不准确的评价。

      (6) 集中趋势偏差。因为考评对象的工作表现与工作绩效相差较小,无法拉开档次而造成的考评误差。

      94.薪酬的构成:基本薪酬(职位薪酬、技能薪酬、知识薪酬)+绩效薪酬+福利(间接报酬)(养老保险、津贴、带薪休假、员工个人及家庭服务、员工持股计划) 95.薪酬确定的原则:

      (1) 与组织战略一致原则。

      (2) 按劳付酬原则。以其工作量和工作贡献度为依据,并适当考虑工龄、受教育程度和地区等因素

      (3) 同工同酬原则。相同的工作岗位报酬和待遇应该大致相同,否则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

      (4) 比较平衡原则,比较平衡是指确定薪酬时应考虑同行业、同地区员工的薪酬水平,有一个横向的比较平衡

      (5) 定期增薪原则。

      (6) 法律保障原则。

      96.薪酬管理:

      (1)确定薪酬管理目标(2)确定薪酬水平(3) 确定薪酬结构

      97.员工培训:是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98.员工培训的特点:

      (1)对象复杂性; (2)内容实用性; (3)形式多样性;(4)方法艺术性

      99.人事培训的方法类型:

      (1) 在职培训(工作轮换、实习)

      (2) 脱产培训(课堂讲授、案例研究、情景模拟、网络培训)

      (3) 岗前教育;

      (4) 新员工培训;

      (5) 在职员工职业教育;

      (6) 组织全员培训。

      100.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

      职业生涯探索期、职业生涯建立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职业生涯衰退期。

      101.领导的含义:主体: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拥有权力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途径:示范、说服、命令;客体: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者的含义包括以下内容:

      (1) 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一个人不能形成领导。所有参加社会活动的人彼此都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 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完成的。

      (3) 领导活动的任务是领导者激励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102.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2)激励作用;(3)协调作用103.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以下方面

      (1) 法定性权力。是指由法律赋予拥有一定职位的领导者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的权力。法定权通常与职位联系在一起

      (2) 奖赏性权力。奖赏包括物质和精神奖赏两方面

      (3) 惩罚性权力。惩罚权包括物质处罚、批平、调职、开除等

      (4) 感召性权力。感召性权力是指领导者拥有吸引他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行为等而引起人们的认同、赞赏和钦佩。感召性权力来源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5) 专长性权力。某些专业知识或特殊技能而产生的权力。

      104.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类型:

      (1) 强制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组织赋予并由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的正式权力。

      ①法定性权力②奖赏性权力③惩罚性权力

      (2) 非强制性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领导者自身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影响力。

      ①感召性权力②专长性权力

      105.强制性影响力的产生因素:

      (1)传统因素。(2)职位因素。(3)资历因素。非强制性影响力的产生因素:

      (1)品格因素。(2)才能因素。(3)知识因素。(4)感情因素。

      106.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业务素质;(4)身体素质。

      107.领导群体的结构素质:

      (1)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 (2)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 (3)较强的能力结构;

    扫码关注“湖南省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押题”获取余下押题资料

    上一篇:湖南自考00041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湖南自考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知识点押题资料

    湖南成人学历提升便捷服务

    【2019年成人高考正在报名】

    湖南自学考试报名 湖南自考助学报名
    距2018全国成人高考:仅剩 1 2

    湖南自考课程

    加入湖南自考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